找到相关内容714篇,用时15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九五”期间中国佛教研究综述(上)

    转型、人间佛教思想、法相唯识学复兴、禅宗振作、净土宗高扬、求法新潮与密教热、佛学与科学之融通、佛学研究等问题为主,钩提佛教在中西文化冲撞、社会急剧变革中兴衰嬗变的来龙去脉,总结佛教弘传的经验,评估佛教...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1059997.html
  • 华严宗形上学命题的知识意义

    呢?因为大乘佛学不可能再回头,所以不可能采取原始佛教或小乘佛学里的‘业惑缘起说’,另外他也不可能像法相唯识宗只是根据阿赖耶识来说明一切法的缘起,因为阿赖耶识在楞伽经里面,是属于染净同位的说法,一方面是...不空,有进于唯识法相般若之教义。其位顿教于大乘终教之后,以通圆教,则由其特有取于顿教之绝言会旨之故。此即更开后之华严宗与禅宗相接之机。”[35]  小乘教今不论,始教以般若、唯识同置,即明见真空妙有之...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3260021.html
  • 中国禅学与儒道合流的文化契机

    翻译了佛学多卷经典。有如`和。到了唐三藏玄奘法师(公元600-664年)师传法相唯识学时,已是佛学三传于中土了。   菩提达摩心传二祖神光的公案曾预言:“吾灭两百年后,明道者多,行道者少。说理者多,...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偈语而沦为达摩禅宗别支的北宗一系。从菩提和树之参禅的体悟,这是真如之实相和法相在实践上的分别。“万法是一心,一心是万法”(注:),惠能法师以自性能含万法,万法在...

    李诗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0660059.html
  • 佛教二谛与科学真理——暨论佛教肯定世间法的相关理论

    中,自然规律属何法?”这个问题,从准确性来说,并不准确,但蕴涵的问题却非常深刻,值得深入讨论。   “百法”是法相唯识学的基础。学人入此门一般先要学习《大乘百法明门论》,由此产生的一个印象就是:百法已...无”的断灭见,依照佛陀随顺世间的态度来区分正世俗(正确认识)和倒世俗(错误认识)。唯识宗坚持世界的终极原因是众生的第八识及其种子。但唯识的四重二谛中,中间层次都是亦俗亦真谛,这意味着世人的认识也可是...

    林国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33360429.html
  • 净土宗教程第七编

    。鸠摩罗什大师首唱诸佛果报净土、众生无净土之说;净影慧远将净土判分为事净土、相净土、真净土三类,主唱身土相关,心净土净;嘉祥大师从修因感果的角度,判别佛与众生各有净土;窥基大师以法相唯识的理念,将净土...。此土菩萨分证法身;身能现土,土能现身;心外无法,全彰法界。七宝庄严具净妙五尘,毛孔遍含刹海,十世不离刹那。法法相即,周遍含容。具如《华严经》所明法界安立海。  实报无障碍土的净秽,依次第三观与一心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61860593.html
  • 希解、觉域、觉囊、郭北、夏鲁等教派

    .据内地佛典记三时判教是出自《解深密经》。初轮是小乘教,中轮是法性空宗,末轮是法相唯识,此二是大乘教,对于初轮没有争议,争论较多是在中轮和末轮上,那一轮是了义教?争论的原因由于各大论师各对佛语解释不同...中观;末期为唯识,此二为大乘教(《宗派源流》19页)。   觉囊派不同意末转法轮仅为唯识教,而且主要是大乘中观了义教。《觉囊派教法源流》说:"导师释迦牟尼佛为顺应众生根机,转了三次法轮:初为小乘转四谛...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62760604.html
  • 略论唯识学之空观

    、压力,所以必须避开某些因缘。   由于三性不一不异的关系,结果成为唯识的中道。三性可说是一切事 物各具之法相,同时能摄尽一切诸法,所以三性即是中道。因为遍计 执,体性都无,所以非有,依他圆成,体性...,一粒微尘,圆具三性,体即中道,所谓「一色一香,无非中 道」。宇宙万有皆归识心之一法,所以也可总称为一切法相唯识中道。对此,来呼应龙树的「缘起性空」、「中道实相」论。   根据缘起性空的原理,客观...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32961038.html
  • 玄奘入蜀与成都佛教之相关问题

    。他特别致力于印度瑜伽学系名家护法等的唯识著述,总览印僧“十家注”,编译成著名的《成唯识论》,这就奠定了中国法相唯识学的理论基础,从而开创了我国佛教的法相宗。由于玄奘在印虚心好学,勤勉攻读,他既学有...于赵州深,学《俱舍》于长安岳。于是西经前来者,无不贯综矣”[21]。关于玄奘出国前之佛学造诣,汤用彤先生对此有非常中肯的评价。他说:“奘师早年,虽偏于法相,而究不限于法相师之学,盖与其兄长长捷法师略同...

    龙显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50261141.html
  • 玄奘大师灵骨迁流分供的当代意义

    印度中期大乘佛教传人中国,经译述整编,成为完整的中国法相唯识学体系,弘传后世。三、就文化而言,三藏法师将中国文化,历经惊险传输中亚,为大汉民族立下不朽的声威。四、就学术而言,三藏法师为中国赴外留学成功...依教奉行”,这样才比较符合玄奘大师的遗愿! 二 玄奘灵骨流落南京及其出土 唐代僧人西行求法成就最大的,首推玄奘、义净。玄奘广译经论,大弘瑜伽、唯识、俱舍、因明,对后日之中国佛教,虽未能夺真...

    台湾 侯坤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60661212.html
  • 建国以后大陆禅宗研究方法论的两次转向述评

    经》和《大乘起信论》。吕先生的这些结论,其内在标准其实就是玄奘所传的法相唯识学。下面通过《谈谈有关初期禅宗思想的几个问题》、《试论中国佛学有关心性的基本思想》二文来分析吕贗先生的观点与研究方法。  ...延寿编撰《宗镜录》的意义在于:其一,书中保存了不少文献,尤其是一些已失传的中观、唯识的著作,在书内还可以“想见原书的大概"。其二,它的编集在当时对于佛教界的教育意义很大。后人撮要...

    杨维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75361333.html